什么什么罗什么的成语?
恩恩怨怨 释义 表面和好,内心结怨。指以怨报德。 出处 南朝·梁·沈约《待诏金銮殿玉堂署》,“恩恩怨怨谁家语,宿夕徘徊验成许。”
恩深怨深 释义 指爱恨交加。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恩将仇报 释义 恩:恩惠;仇:仇恨,怨恨。指不顾别人的恩德,反而给以仇恨。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唐·贾至《晋文公纳卫怀公》:“此恩将仇报之大者。”
恩断义绝 释义 恩:恩情;义:情义。情谊彻底断绝。指夫妻离婚。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有反仇的由来:春秋时候,郑国的卿大夫子家和公孙黑,原来是一个鼻孔里出气,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两人反目成仇,势不两立。 公孙黑想杀掉子家,就找子家的朋友公孙发来挑拨。 他对公孙发说;“子家要杀你,你不如先下手把我干掉。要是我不死,必定要报仇,把你杀了。”公孙发听了,心里很烦闷,就把这件事告诉子家,子家说:“真有这样的事吗?”公孙发说:“咱们是好朋友,我怎么骗你呢?”子家说:“你听信公孙黑的挑拨,真是个傻瓜!”说罢拔剑便刺公孙发,正巧侍卫赶到,夺下剑,救下了公孙发。 公孙黑见没能挑动公孙发杀人,反倒惹得子家刺杀公孙发,心里很不愉快,就叫他的家臣吕相跑去找子家的家臣过伯,对过伯说:“过伯,你不能让主人去亲近公孙发。他就是靠甜言蜜语,干了叛逆的勾当” 过伯把吕相的话转告子家,子家说:“原来如此,你去杀掉公孙黑!”过伯杀了公孙黑。 过伯杀公孙黑的故事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吕相曰:子(指子家),非过,过不相谋,莫之质也。将子不许吾请,即有死而已!” “过伯曰:夫岂不遽质也哉?”《左传》中“遽质”这个词语,就是后来的“恩将仇报”。 “遽质”的遽是“急” 的意思;质是质问、责问的意思。 过伯的意思是说:他(指公孙发)难道不能急切地责问我吗?“恩将仇报”这句话最早是唐代的贾至说的。《晋文公纳卫怀公》一文中,有一句话:“此恩将仇报之大者也。”
恩将仇报的成语故事:晋文公是春秋时候晋国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他的本名叫重耳,在当国君之前,曾经为了逃避后母骊姬的阴谋,被迫在外流亡了一十九年。 在他流亡的期间,曾经得到秦国国君的帮助,最后才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文公当政后,曾经帮助卫国的被废太子宁逃亡到齐国,齐桓公便把宗邑枋送给宁。可是后来宁又回到卫国,竟然不顾以前楚成王、晋文公与齐桓公对他的恩惠,跟楚国联合攻打晋军和齐军,晋军和齐军合兵讨伐宁。宁兵败,到濮水自杀了。 贾至在《晋文公纳卫怀公》文中,说到宁兵败,就用“此恩将仇报之大者也!”这句话来作总结。
恩将仇报的近义词:恩里情外、忘恩负义、恩将仇相 报仇雪恨、以怨报德、忘思负义、返恩为仇 反义词:恩深义重、恩重如山、知恩图报 成语资料:【注音】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