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指什么生肖?

廉铮汉廉铮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谓”和“午”通假,午又与五同音,所以有“五日谓之午”的说法。在十二地支中,午的形状像戟,又像蜡烛燃烧一样被炙烤——这就给人们以火热的印象。因此用“午”代表农历五月,也就是“夏至”“芒种”节气的时候。

而用“谓”字代表五月份的月份之时,则出现在东汉时期王充所写的《论衡》之中(约公元140年)。 在这之前,人们是用“仲夏”来称呼5月的,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律书》里就有“孟夏失官”的句子。但是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比汉文帝的时代要早得多,他不可能知道“谓”这个字。

那么为什么到了东汉时候会用“谓”字来表示五月呢?这可能与当时的天文观象活动有关。西汉初年的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就曾经对日食的发生时间做过准确的记录。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又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对太阳的活动做了详细的记录。

在这些观测数据的基础上,人们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为24等份,每1等份对应7.3天,每1等份中又划分出5个小节,每一小节代表两天。这24个时间节点被称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属于五月份的四个时间点被合称为“小满”“芒种”“小暑”“大暑”——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用“二十四节气”来表示每个月的时间了。

而“小满”“芒种”等词语的出现,标志着古人开始用更加精确的日期来计算季节的变化了。 在现代汉语中,“小满”指的是阳历5月20日到30日之间,“芒种”是在6月5日到7日之间。而在古时,这两个节气分别是立夏之后的第九天和第十三天。

肖沛丽肖沛丽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了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自先秦时期直到今天,十二生肖一直是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生活中随处可见。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生肖兔被誉为华夏长寿神宠。 2018年5月29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有两种图案引起人们的关注,专家确认它们分别是十二生肖中的龙和虎。 [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