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生的大学第一?
郭沫若是首次提出在高校设立文学院和理学院的大学校长。1926年7月,时任广东革命政府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在福建考察时,应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之邀来到厦门。林文庆为能让郭沫若回乡任教,亲自拟定聘书,请他担任厦大历史学教授和国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当时恰逢北伐战争,郭沫若应邀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他担心耽误厦门大学新生在9月入学后上课,因此只在厦门停留了五六天,完成给一年级学生的《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演讲后就匆匆离厦去了广州。
尽管此次郭沫若未能长驻厦大,但他是厦大校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1929年的12月,郭沫若接任校长,1930年11月离职,在短短的一年里,郭沫若克服当时厦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对厦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厦大的校风、学风焕然一新,学术研究风气十分浓厚,他开创的“南方学术中心”和“南中国最高学府”誉播八方,为厦门大学成为中国一流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创建了大学文、理二级学院,设立了生物传习所和国语传习所,还创办了“学术杂志”、“研究周刊”以及电影研究会、科学化演说团,并在1930年6月成功主持了厦门大学首次毕业考试,使厦大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仅次于北大和清华的最有名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