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加减法怎么教?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里非常简单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很多孩子就是学不好,老师家长都很头痛。其实加减法掌握的不是太好,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加减法的意义,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10以内加减法意义有哪些
1、帮助幼儿理解整数概念,形成扎实的启蒙数感。所有的幼儿都对数字非常敏感,对物体有几颗的数量极为感兴趣。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够使幼儿掌握两群中数量关系不同的物体总和。
2、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妈妈要买4支香蕉,给宝贝2支,妈妈还剩下几支?如果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要用到加减法来解决了。再如:爸爸有10元钱,用了3元,还剩下多少元?这些都属于应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范围。
3、培养幼儿的数感,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大多都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10以内加减法,可使幼儿的游戏性行为在数学规律的支配下进行,有利于幼儿对数意义的理解和形成扎实的启蒙数感。
4、 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不仅使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数的凝缩物,而且这些数物之间可建立一种具有广泛联系的数据网络,使孩子的思维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怎么教小孩加减法
1、借助玩具和游戏教学
让孩子学习数学,兴趣是关键。只有孩子感兴趣,他才能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而且乐意去思考,去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一些基本的数学抽象实体化,如把糖果,彩色铅笔,小旗,橡皮,圆片等在实物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用具体的知识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设计“跳伞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含义,学生扮演跳伞员,从飞机上下跳(学生活动),然后跑到安全地带,看谁跑的又快又准,还要确保没有撞在了一起。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学会了40以内的退位减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适当的道具)。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立场上,再看一看、想一想身边的数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看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为了鼓励学生用数学,教给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同时,体验到用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教育比任何说得都重要.这也是落实“应用”这一数学教学属性的重要体现。
3、趣味学习,增强效果
趣味性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讲究趣味,趣味数学其实是数学创新的一种体现。从一定说上,它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的有效学习。因此在学生已有一定基础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如“猜巧算”,“找朋友”,“算24点”,“填数学报”,“算一算,比一比谁最快的速度和准确度”等等,开展这些有趣味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老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导航,把好方向,搞好归纳总结,做好答疑解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这里,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每个学生都可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把自己的算法谈出来,让每个人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5、在教学游戏中学习数学
游戏活动最为小学生所喜爱,在小学课堂中增加游戏的内容,既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实现数学教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利用游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学会数学”、“会用数学”的目标。课堂游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角色游戏、情境游戏、探究游戏、竞技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