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月几日初伏?
夏至三庚便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之一。 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头伏)开始的日子,40天之后立秋。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的高温天气阶段。具体的时间是这样的: 初伏:夏至日后的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前一旬; 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至秋分前一天; 末伏:秋分至立冬前一旬。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9日,农历丁酉年六月初七。
1. 什么是“头伏饺子二伏面”?
过去,人们会在夏季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入伏”,这时气温逐步升高,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和营养供给。而农田里最为劳碌的农活不是耕地,而是灌溉。为了庆祝伏天的开始并且预祝丰收,古人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新收获的小麦做成的面粉做成食品);在二伏这天吃面(用新收获的各种粮食做的面条或粉皮)。
2. 为什么有“冬不炉,夏不扇”的说法?
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有“冬不炉,夏不扇”——冬天不用火炉烤,夏天不挥扇子的说法,用来形容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3.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如何养生?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节气期间,高温潮湿、闷热难熬。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睡不着”之说。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需水量较大。此时,提倡多喝白开水等,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以防龋齿的同时,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
小暑大暑,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这个时候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防止中暑。还要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凉爽舒适。 另外,此时节雨水较多,湿热交加,容易生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