妣字指什么生肖?
妣,指母亲,父亲死去的母亲。《说文·女部》:“妣。母也。”段玉裁注:“称父曰墓,称母曰妣。下言‘古人结发而笄,父母卒而后嫁’是也。” 清·曹寅《〈柳边〉后序》:“自悲身世,以穷山孤馆,惟一灯如豆,昏旦不寐,竟无复言笑之者……每思及此,怆然人哀。祖妣、高曾大魂魄如在眼前。”
旧时文人喜欢用“先”、“显”、“考”、“妣”等字来称呼自己的父母,表示父母已故的意思。这种称谓在古代诗文里较为常见,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奠儿文》:“乃呼天而告之曰:先灵其闻之矣。”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越调】【凭阑人】《闺思》:“为甚么离乡背井,父南子北?直待到月缺花残,人已憔悴。”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评论》:“吾昆弟妹皆病于京中,父殁于南洋。” 现在此类用法已经很少见了,在正式场合一般用“先”、“先尊”、“先祖”、“先妣”等词;而在非正式的场合则多用“家父”、“家母”、“爹娘”、“爹妈”等来代指去世的父母。
十二属相中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十二属相中,只有“龙”字的偏旁为“妣”。“妣”字在古代是指女性的亲人,尤其是指女性的长辈。其中,父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自己的母亲称为“妣”;已故的父亲称为“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或“先妣”。
“龙”字由“虫”字为意符,“隆”字为声符构成。《说文解字·虫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古书常以“龙颜”指称帝王的容颜,可见“龙”有着“帝王之象”,象征高贵和权威。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各民族对龙的形象各有描述和传说,大多是由蛇演化而来,也有认为是由鱼或兽发展而来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龙的形象与许多动物相融合,成为拥有鹿角、马鬃、蜃腹、鱼鳞、牛尾等特点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