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字属什么生肖?

荆奇荆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姨”字的部首为女,五行属阴,同时“姨”字由一个“女”和一个“易”构成;而“易”有周易八卦的意思,属阳,所以“姨”字属于阴阳杂码的汉字之一。 所谓阴阳杂码就是字形的部首或者结构中,既有阴又有阳或者无法准确判断阴晴。这类字形在古书上常有记载,比如:南朝·梁·萧统撰《文选》卷三十三《赋》,其中收录了东汉王粲(字仲宣)所作的《登楼赋》,文中有一个“眺”字,其注释写道:眺,《说文》作“邈”,从女、从高。“高”是“仰之”“眺之”的高,也就是阳部;而“女”则是阴部。可见这个“眺”字就是一个阴阳杂码的字形,现代汉语字典也是如此标注的。

除了“姨”“眺”这种典型的阴阳杂码的字形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也属于此类,这里举出一组例子来证明一下: 坤:《周易•坤卦》:“乾为天,坤为地。”其中的“坤”字,上下均为阴,只有中间一竖为阳,故此字属于阴阳杂码。 花:《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艹木开花”,即花草树木的花期到了,此时开花称为“花”,这是典型的阴字;但是“花花”一词表示花朵,其词根“华”则属于阳,所以该字也是阴阳杂码。

丹:《说文解字》“赤石脂也”,指的是像朱砂一样红色的矿石,其中的“丹”字,上下的“火”为阳,中间的一竖为阴,所以这个字同样属于阴阳杂码。 辛:《说文解字》“辛金,秋石也。”指的是农历九月出土的矿物——沙金,因为这一天的干支通常带有“辛”字,故称“辛日”或“辛时”,其中的“辛”字,上面的一个“斤”属于阳,下面半个“辛”属于阴,所以该字又是阴阳杂码。

房:繁体字“房”,上面是“方”,下面是“广”,“方”、“广”都是阳,中间的“厶”,指代房屋,属于阴,因此“房”字也是阴阳杂码的字形。 另外再提供一组关于“阴阳杂码”的例子:这组的九个成语,它们所对应的字形的结构之中,都同时包含阴与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语中的“阴”、“阳”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指代自然界的阳光和月色,而是分别比喻男子和女子。

东窗事发:东窗,房间内的东方窗户。“发”的原义是指打开、开启,这里的“发”比喻揭露、暴露。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家里的东方窗口露出来了,喻指坏人坏事曝光了。 东躲西逃:同“东窗事发”。 这个成语形容到处躲避,不敢见人。 左邻右舍:泛指邻居。古代以左为上,右为下。

前因后果:“因”意为原因、理由;“果”意指结果、结局。这里特指事情发生的缘由和产生的原因。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引导(一般指皇帝出行),后面有人拥护(一般指大臣出门)。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深入浅出:说话或写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浅显易懂。 出生入死:原指从母亲的肚子里出生,又回到母亲的肚子里死去。后多比喻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

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口惠而不实:嘴上说着给好处,却并不真正给予任何实惠。指空谈理论,不讲实际。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阴,暗中。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多才多艺: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或技能。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极其逼真,好像真的一样。

宁程琳宁程琳优质答主

虽然“喿”字在网络上被用来替代“诈”字,指称一些狡诈之徒和自以为是的人,但是,从字理上说,这两个字的意义差异很大,不可互换。

“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欺骗,用不真实的话或不诚实的办法来骗人。如“诈骗”“诈病”“恫吓敲诈”等。另一个意思是假装。如“诈死”“诈为不知”等。这两个意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一种虚假的现象掩盖真实的目的。

而在官场和商场上有那么一群人,在他们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提防、相互算计是家常便饭,他们认为连最亲的同事、朋友、属下、上司都不可信任,只有靠自己的“诈”,才能出人头地。他们自称“小诈”,也被叫作“诈人”,简称“诈儿”。这种称谓是从“诈客”转化而来的,一般含有贬义。

“诈客”一词在宋元时就开始流行,指专门用诡诈手段骗人钱财、以诈骗为职业的人。如《水浒》第二回写史进在东门外桥边酒肆吃酒时,“有个诈客汉来搭话”。但后来它成了北京等地对“小偷”的隐称。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他(指十三妹)要叫我留心提防诈客。我听了话儿不解,以为这话是说给车夫听的。”

“诈”的本义是指鸟张开翅膀。后来由本义引申出欺骗和假装两个意义。至于为什么把张开翅膀和欺骗、假装等意义联系起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鸟张开双翅是为了飞行,而飞行是显露在外的、表象的,人们拿这种外在的、假象跟内在的、实在的形成对照,就派生出了“诈”字的两个意义。另一种说法认为,鸟张开双翅常常是用来恐吓敌人,引申开来就是用威胁的办法来蒙蔽、欺骗人,如“恫吓敲诈”,而当双翅完全张开的时候,往往也为了装死来迷惑敌人,这样就引申出来“诈死”“装疯卖傻”等意义。

“喿”和“噪”是异体字,通用。“噪”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中的“噪”字像一群人正在喊叫的样子,“喿(噪)”(左边)是“口”字的本字,表示嘴巴,两旁画的是一群人,字形像是很多人在一起大声喊叫,表示喧嚷、喧哗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喦喦(lián)众喿也。”“喦喦”音连,喧哗之意。“又”,指事符,表示声音由人发出。“喦”是“廛(chán)”的本字,表示聚集、众多,“众”是“会意兼形声字”,从亻(人),众亦声。后经演变、规范,“喿”字成了“噪”字。后来,“噪”从本义又分化出两个意义:一个是噪音、噪声。如“噪声污染”“噪杂”等。一个是喧嚷、喧哗,用在“鸣锣开道”这个成语中就是“喧嚷、喧哗”的意思。

由于“喿”和“噪”通用,人们对由“噪”组成的复合词,有些习惯用“喿”,如“鸣锣喿道”;有些习惯用“噪”,如“噪声”。为了区别“诈”和“喿(噪)”的意义,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两个字的意义来选择使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