齉是指什么生肖?
“齉”字在《新华字典》的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1、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鼻子(喻人的嗅觉差)。 2、形容鼻孔里冒烟,嗅觉不好。多指动物。 3、(鼻音)同“纳”。 用现代文字来解释古文字是很困难的,特别是甲骨文和金文,由于年代久远,字形变化很大,解释起来更是困难。 上面“齉”字的三个意思都用到了“鼻”或“香”字,于是有人根据文理解释为“有鼻子的野兽”,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
我觉得这个字可能表达的是一种嗅觉上的感受——鼻子发“齉”,就像我们闻到很臭的味道时,鼻子会发“齉”一样……而能发出这种气味的东西,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叫“臭味”。 我们现在觉得味道很重的东西很多在古代都是恶心的味道,比如:臭豆腐、臭虾米等等,用现代语汇描述这些怪异的气味,似乎只有“恶臭”才能表达。但古人记录这些气味可没那么高尚,他们可没有把这类感觉归结到“道德”领域。所以从文字上看,这类味道应该被称为“惡嗅”(“噁嗅”)。 而“嗅觉”这个词的出现要晚得多,至少在明代的记载中是出现的。【7】 我认为“齉”就是表示很恶心人的一种臭味的意象。至于这个臭味是人身上的还是畜生身上的就没有办法确定了。因为表示人和动物的“鼻”字有很多,它们的本义都不清楚,只能看引申义。
如果这种观点正确的话,那么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可以找到大量关于“齉”的例子了。 例如: (唐·韩愈·《荐士》) (清·张问陶·《舟中观雨》) 我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带“齉”的诗句,它们都带有一种难受的感觉。
在十二生肖中,属猪的人被称为憨猪、属狗的人被称为神犬、属马的人被称为骏马。而属兔的人,很少有人称玉兔的,大多都称其是“齉兔”。其实大家这样称呼它,也没有问题。但,知道这个“齉”字怎么读吗?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
齉字读作àng,形容鼻子不通气而发出沉重鼻音的声音。比如我们经常听老年人说话,由于年纪大了鼻音很重,就是“齉鼻”的一种表现。在汉语中,有一个“齉齉”这个叠词,形容说话的人鼻音更重一些。如果用齉组词的话,有“齉声齉气”这个词语,指说话时,带着沉重的鼻音。比如,作家李准在《李双双小传》中有一段描写:你要是看不惯谁,你就齉声齉气地叫他:你有啥高见?其实,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加入齉这个字,并非不妥。只是,很多阅读者,对于此字比较陌生,所以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当然,很多人会联想到“捏”字,那么,捏字和齉字在读音上完全相同,而在字形上面,也有一定的相像之处。那么这两个字有无什么关联呢?咱们就从字形上分析一番。捏字,从字形上看,可以看作一个会意字。其金文写法为,在手(提手旁)字下面写“肉”,表示用手接触肉。那么,就是说捏这个动作,往往是,用手去接触柔软的物体,所以“捏”字的本意为用手抓取细软东西。比如我们平时捏面团、捏泥巴、捏拳头等等,都是很常见的例子。而把字形的肉字换成了羊字,变成了“劓”。劓(读作yi)也是一种古文字,指割去鼻子的刑罚,这是古代五刑之一。
再来看看“齉”字,它是一个形声字。字形为“包字为形、羊字为声”。在古代,把兽皮制成的容器(包包)称为“囊”。比如,我们平时常用“行囊”这个词语,表达行路的人所携带的背包。那么,包字表示囊袋,有包裹、包含之义。把羊字放入囊袋中,使它的鼻息受到一定的阻隔,导致其鼻音更重一些,所以,这里用羊来表声。整个就构成了“齉”字,形容鼻音很重。
其实,“齉”字,我们还有一种俗称,那就是“鼻带音”,就是指通过口腔呼气呼发出的气流,大部分被鼻子阻隔和控制,有一部分气流同时从鼻腔内奔涌而出。由于鼻腔和口腔的共鸣混和,导致了这种鼻音的产生(一般在患伤风感冒时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