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谨记比喻什么生肖?

扈艳平扈艳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好刁钻,我以为是问十二生肖中哪一个动物最像比喻义的呢!原来是要找最能用来比喻的,那答案就简单了——蛇。为什么是蛇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也不慢)… 首先,《说文解字》对“蛇”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可见,“蛇”的字形是由“它”和“虫”组成的。许慎把“它”的解释放在了首位,而把“蛇”的解释排在了最后。这恰好说明了古人造字时是把“蛇”看成低等动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下“它”的字形演变: “它”的古文字形态是这样的 到了小篆阶段,“它”已经变成了这样 从“它”的古文字形状就能看出,“它”最开始写作“他”,是个象形字,由一个表示躯干部分(也就是那个“广”)和一个表示尾部的笔画组成,正是蛇的形状。因为“他”是像蛇一样的动物,所以“它”的字形演变到小篆的时候,“它”的尾部是一笔弯曲的笔画,而且是独立出来的(现在“它”的字体大多经过简写,这一笔不独立出来了)。这就是“蛇”的字形由“它”而来的缘由。

第二,《诗经·豳风·九月》中有言:“蛇蚹蜩翼”,郑玄笺:“蛇之无足者,爬行而行,其状如跗觴(音shēn)。”汉代学者王逸在注解屈原的《离骚》时也说过:“螣蛇,龙类也。能腾云而飞,故日螣蛇。”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蛇”常常被用来代指没有脚的蜘蛛类昆虫。那么,这种意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蛇”是什么动物呢?就是蚯蚓吧!只有蚯蚓符合“无足而爬行”的特征。而且“虵”“鳝”这些字都是形容蚯蚓的(比如“石虵”“泥鰌鱓”),说明古人把蚯蚓和“蛇”混为一谈了。

第三,《尔雅·释兽》:“豕蛇,蝮。”晋·郭璞注:“即虺,亦曰蝮,俗作虵。”这里提到了虺,晋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解释了原因:“虺、蝮皆蛇类,有二目者。”唐代学者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引用了东汉学者应劭的说法:“虺,赤蛇也。”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释鱼》中进一步补充:“今人呼蚯蚓为曲蟮,或作蛐蟮。”可见,古人所谓“蛇”的概念里是不包括蚯蚓的,而包括了类似今天“眼镜蛇”一类有毒的蛇。

第四,我们看一些俗语,更是直接证明“蛇”指的是一种爬行动物——“蛇蝎之心”“毒蛇嘴”(“毒”字古写作“毒”)…… 还有,古代医学著作中也多用“蛇”来指一种蛇类动物。明代《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杂证谟论》:“凡疗疮疽,必以消毒饮为上功;若用蛇药,宜酒浸炒用。”“蛇药”到底是什么药呢?明代《本草纲目·兽部·鼠》:“鼠粘子,俗名蛇豆子,味辛平无毒,治水臌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