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是什么生肖?

宦琳芳宦琳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应该是龙或者蛇,因为蒺藜的果实上有尖刺,很像龙的角(也可以说是龙的化身);而蛇是匍匐前进的,和蒺藜的样子很相似。 至于为什么不是鼠,是因为老鼠虽然胆小,爱打洞,但它是哺乳动物不是卵生动物,和蒺藜完全是两码事。牛马等等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对题。如果答案是鸡的话,那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上面全是胡说八道,下面是正经答案。 根据《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漘”可知,最早的蒺藜可能生长在河边,而且应该是一种树,不然没法砍伐。《楚辞·离骚》中有“擥木根以稽天之涯”,这里的“木”指的就是“蒺藜”,说明它是一种灌木。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周代春秋二季的祭祀,其中春祭有“东风解冻,鱼陟负冰,乾候启塞,雉雊酒醴”,意思是说春季的开始,鱼儿开始在水底下活动,这时水边的植物应该还没发芽,否则鱼儿就要游到树上吃了(想想也是);夏祭有云“孟夏之月,荆棘不生”,说明这时候的蒺藜已经长得很高了。

结合以上两段话,能确定周代的蒺藜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 到了汉代,王褒《九怀·思忠》中有“冀枝叶之峻茂兮,惜秋日之短暮”,这说明东汉时蒺藜的枝干还是又细又高的样子,而且叶子还是很密的。

曹植《七步诗》中“豌豆尖儿尖,尖得像利剑。剑刃两边排,刺得大哥疼。”其中的“豌豆”很有可能就是指的蒺藜。《齐民要术》中也说到“蒲苇单罗,可以护巾履;蒺藜布衲,可以罩衣腹。”可见至迟在北魏时期,蒺藜的果子已经很长很尖了,而且是用来做衣服的。

到了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烧荆柴,儿童敲石脂。晨厨烟气熟,午甑烟腾起。赤豆煮汤圆,芫荽拌饺子。三冬无冻馁,夜室有轻炊。谁言田家苦,春播秋获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宋代的蒺藜还是一种野生的植物,而且果实可以生吃。

暨沛琪暨沛琪优质答主

蒺藜是一种草本植物,结的果实小而多刺,可以入药,也叫“蒺茨”。蒺藜的“蒺”字读作“táng”,所以不能用谐音的方法来记字音。下面的“艹”表示它是一种植物,旁边的“啇”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字,在“蒺”中只表示读音,我们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蒺藜”的姓氏读作“jí lí”。

生肖山羊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山羊和绵羊的属性是不一样的,生肖中的羊一般认为是山羊,也就是中国黄牛羊品种里的波斯型绵羊和西藏型绵羊。这两种羊的体型不大,“羊脸”明显,长着弯曲的羊角,且性格很乖巧。绵羊的“面相”和山羊的“面相”完全不一样。绵羊脸宽肥胖,嘴短,没有角,性格有点“呆傻”。“绵”是“緜”的变体字(音mián),本指丝连不断,引申为“连续、长久”的意思。绵羊的名字来源于其羊毛丰厚细密。还有一种“羊”是小尾寒羊,“小尾”是其主要特征。和黄牛羊相比,它的角粗大,尾巴很短小,也是绵羊。

在我国很早就有驯养山羊的历史。《诗经》里就有许多关于养羊的记载。如《国风·召南·小星》中写道:“肃肃宵征,抱衾与裯,陟彼高冈,与子同之。月明星稀,集尤鸣悲,耿耿不寐,如有行迈。徒思从昔,不愧屋漏。使我心怀,忧嗟欲伤。赫赫南仲,薄伐西戎。与子同心,何以嘉荣?彼其之子,何其英!”。其中写了伐役人夜间在高岗上赶着羊群的情景。这说明殷周时期就有放牧羊群的现象。《左传》一书中有不少关于诸侯所获“禽”的记载。如宣公三年说:“楚人伐郑。冬十二月,楚子、蔡侯围宋。”。其中“禽”字后有羊字加个“其”,“其”字表音,故其读音还是“qi”。这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狩”这种动物。汉朝时期“兽名”字中也有“獅”字。如班固《汉书·宣帝纪》中说:“四年。”。这说明汉朝时“狮”还是一个“野兽”。魏晋南北朝时期,“狮”已经成为“异兽”。这从《晋书·张骏传》中可以看出。《晋书·张骏传》中记载晋武帝时有“山狮”、“天山师”。“山”指山羊,“狮”指虎类,“天”指天上。这里的“狮”、“天”、“师”、“狮”等字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魏晋以后,“狮”开始表示陆地上出现的一种“猛兽”。三国的《吴名》一书和六朝《齐书》中都有“狮”字。这说明“狮”字在三国和六朝已经正式成为地面上出现的一种“猛兽”了。所以十二生肖中的“羊”应指山羊为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