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属什么生肖?
古人用十二地支记录时间,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鼠、丑牛…每两个时辰为一个节点,对应的是今天的12点和凌晨2点。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刚好分成八份,每一份对应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而每一个干支代表的时间段都有一个名称。 甲木、乙木代表的是上午5点到7点;丙火、戊土代表的则是上午9点到11点,丁火、己土是中午13点到十五点,庚金属下午15点到十七点,辛金属下午三十九点到十八点,壬水癸水代表晚上五点到七点,甲方乙未表示的是夜间十一点到一点。 那么什么是“六冲”呢?
以日子的地支为例,子午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丑未相冲。 这就像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月亮不断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形成了“冲”的现象。 比如今天的日子是甲子日,甲子属木,天干为甲的只有三个,分别是甲戌、甲申、甲午,剩下的日子就是甲寅日了!也就是说这一天之后就要进入下一个节气了,这就是“六冲”的原理。
那么为什么有了“六冲”就会“一喜挡三凶”了呢?因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喜的就是合化,你冲我,我就合你,你克我,我就泄你,自然就能“一喜挡三凶”了。 不过这种理论只是我们古代人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手段,是没有根据和意义的,大家就当故事看就行了。
属猴的。地支和生肖的配属规律是,十二地支分别配属十二生肖。将十二地支按照子寅辰午申戌和丑卯巳未酉亥的顺序分成了山支和泽支。山支属性为阳,按照阳数一三五七九的顺序,于是将属数为单数、个性阳刚的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配置给山支。泽支属性为阴,按照阴数二四六八十的顺序,将属数为双数、个性柔弱的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配置给泽支。
“辰”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位,属阳,五行属土。按照十二生肖属性配属,排在单数的“辰”,在配属时属阳数。在十二生肖里面属土的有牛、兔、龙、狗、猪五种动物。按照配属规律,应把属土的生肖牛、兔、狗、猪分配给属数为双数的“丑”“卯”“未”“亥”四个地支。最后就只剩下了“龙”按规律配属给“辰”了。“辰”字由辰的本字“振”字演化而来。在甲骨文中“振”字像“辰”“辰”字从“辰”声振。在古代天文学中,辰星是木星的别名,由于是行星运动快,古代人们认为它能往来振奋,因此由“振”引申意为“振奋”“振作”。另外,“辰”又是十二地支之一,所以“辰”字引申为时点或时间,还有时空、方位等意。“辰”作为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月中的正月雨水时(惊蛰),此时地气上升,万物生长,人们称其为“辰光”、“辰时”。“辰”还是星名,道教尊称北斗星丛为“七辰”。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地支卯辰巳三辰为春夏交替时期,正合天干中丙丁火的属性。另外,人们通常把龙看作是统治地下江海湖泊之神,古代人们有祭祀龙王以求消灾呈祥的风俗。其实,这不过是人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龙身上去的,是通过祈祷龙王来体现人们的意志。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虚幻的吉祥物,其它的全都是真实的。
辰龙的吉祥物形象是怎么来的?我国龙的形象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就产生了。龙的原型可能来源于蛇,后来人们赋予龙许多其它动物的特征,最后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神奇、美好的动物。我们通常看到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鳞似鱼,掌似虎,爪似鹰,耳似牛。龙的身上还披着珍珠般的圆点,这些圆点是吉祥如意的吉祥物点饰。龙的嘴很大、舌头很长。龙的身体有两种,一种是蛇身,另一种是马身。《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在人们的心目中,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无所不能,龙是最尊贵的象征、是吉祥的化身。龙这个吉祥物,人们用它来表达人们的向往和追求。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图腾神来崇拜,传说黄帝就是“有土德之瑞”而“龙颜”,所以,黄帝就以土德王,号为黄帝,并制为图腾,以龙为象。黄帝死后,人们就按照黄帝的相貌和功德,为他配以龙图腾,所以,人们称黄帝为“龙的传人”。从此,龙就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