虿指什么生肖?
“虿”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虿,毒也”;段玉裁注曰:“凡虫之有毒者之名皆从虿……其状如蝉而色黑,腹下有刺,头上有角……”“虿”原指一种有毒的虫子。那么这种虫子与12肖中有哪肖相类似呢? 笔者发现,古代文献中有关蝎子的记录与有关“虿”的记录是大体相似的(注意两者字形之区别);而现代动物学家则认为蝎子与蚂蚱有共同的祖先,并且形状也很相似。 据此,我们不妨把“虿”比喻为生肖猴。为什么是这一属的呢?因为属猴的人一般非常活跃、好动且机敏;身上较有“毒性”——爱耍小聪明,善使奸计。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探春对宝玉说:“我是不怕毒蛇猛兽的,蛇在我脚上盘着,我才敢走一步……”足见她对蛇是有一定戒备心的——否则也就不会用“盘”了。事实上,在我国某些地区,人们还把蛇称为“小龙”“水蛇”或者“长虫”等,可见其对蛇也是敬畏有加的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属猴人其实是最不怕蛇的——“蛇”在这里相当于“耗子看到的老鼠”,即“无用的废物”的意思。我们可以给这一象征赋予一个新的名字:“无用的废物(耗子)”。
生肖蛇,在十二生肖中以“辰”表示,称“辰虫”。辰,从虫,在巳上,即由甲骨文的“贝”在人手能抓拿到的范围内爬动着而象形演变的。“辰”有二引申:一是表示时间,二是表示动物。表示动物,在十二辰中为一辰,在星象上指北辰,在地支中是辰位,在甲虫中指蛇,故辰虫即指蛇。
虿指的便是毒蛇。其甲骨文体形象一蛇体前半部,蛇头成三角状,似表示有毒齿之类,蛇身作反S形。虿作为毒虫之首,自古便有诗文称引,例如《国语》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浚其雍而通其流,为国者,宽其言而除其怨。是故,言之主也,譬如平地,虽有余力,不敢慎也,譬如防口,开则江河已下,平地何难焉。”“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与后文“防口”“开则江河”,皆以洪水为喻指,若壅塞河道,水流到一定时候就会漫溢、溃决,那对人们的危害就很大了。再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刘备)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热泪。”上阕写景抒情,下阕抒写登临所生的感慨和悲愤。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词中的“玉簪螺髻”形容山峰像美女在梳妆打扮,用拟人的手法突出山势之高俊。“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指刘备,用典是东汉末陈登、许汜的典故,刘备批评陈登利禄之土,只图占地,有愧于国家百姓。全词用典密集,含蓄深刻,沉郁顿挫地表达了词人崇高的理想抱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成为爱国志士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