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指什么生肖?
腊(xī la)是指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 这种风俗起源于上古的腊祭。“腊祭”在汉代前一直是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进行。东汉郑玄《周礼·天官》有注:“腊,祭祀百神。”可见当时是把“腊”看作一种祭祀活动。唐代贾公彦疏:“汉世腊月祭祀先师。”[2]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云:“十二月尽,俗云‘岁暮’,今人谓之腊月者,谓此月诸节临近,如腊八、祭灶、除夕、元旦等。” 古人说的“腊”,其实不止一个含义。《说文解字》中有三种解释。一是“腊,腊日也”;二是“腊,祀也”;三是“腊,猎也。”其中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含义接近。 第三种说法中“猎”的含义是主要的意思。这种习俗至今仍有留存,就是在山民中非常盛行。但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
据我的记忆,小时候在乡村常可以看到人家在“打猎”——用枪打死野兔、鹧鸪之类的小动物。我童年时代在湖北郧县,这里属秦巴山区地带,每年冬季,不少人家都打猎。男人主要是用枪,女人主要是用火药做成的“火鞭”,将做好的“火鞭”绑在长杆上,点燃以后,“噼里啪啦”地扔出去,“猎物”就是那些躲在草垛里面准备偷东西吃的老鼠。
在旧社会,穷苦的人家总是把多余的饭菜盛在一个碗里,让家人吃不了剩下的放在锅里,第二天拿回来热一热继续吃,也就是所谓的“剩饭剩菜”。而在富裕的人家里,每天都有“剩菜剩饭”,但是到了第三天后就不能再吃了,要倒掉。因为过了三天以后,厨房里的“老鼠尾巴”就多了起来——这是老鼠出来“讨饭”了。人们就把过隔夜的饭菜称之为“馊饭”。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主要也是因为古代缺乏冷冻设备和储藏设备造成的。进入现代以后,这种情况早就消失了。 小时候,我曾经问过母亲这个问题:“为什么腊月的猪肉好吃?”母亲笑着回答说:“腊月天气冷,肉不容易坏。”实际上,除了温度低有利于保存以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腊月里,人们会大量杀猪,而新鲜猪肉在冬天是不容易腐坏的。所以,在腊月里吃的猪肉都是刚刚杀好的猪肉。当然比其他月份吃的新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