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目标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概念和产物,或者说它其实更像是一种社会文化氛围。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的产生呢? 大概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吧,那时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都在慢慢发生变化。在就业方面,由于当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比较少,供需矛盾也不突出,因此就业市场还比较稳定、有序;同时由于大学还保留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所以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毕业生一般也都是“包分配”的。
但是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开始推行大学生就业改革,不再实行毕业分配制度了,而是由毕业生自己进行择业。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毕业生发现“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了,而这时恰好又出现了《哈佛学生是这样学习的》(或译作《哈佛学子这样学习》)等一系列书,宣扬美国大学的本科生都是采用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且这些学校普遍对本科生的毕业要求很低,只需要修满学分、通过考试即可——这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和不解。于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上开始出现一种声音:说现在的本科毕业生水平还不如过去的高中生了! 而当时的中国正在逐步融入全球化体系之中,于是高等教育便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一些大学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便开始大量招收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来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和硬件条件;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行业地位和技术实力也开始大力培养自己的员工,以便让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理念诞生了——“学历越高越好”!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只有继续上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成为社会上的精英阶层,所以他们纷纷选择了考研或保研之路…… 这就是现代“考研热”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考研”这个概念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因为社会的需要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普及开来。
最后想说一句:既然选择了一门专业就读,那不妨就踏踏实实地把它学下去看看究竟能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所谓的“高学历”“高收入”等工作机会,否则的话到头来恐怕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罢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