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训为什么改?

越敏心越敏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齐鲁文化中,齐鲁文明的开创者,一是炎帝黄帝,一是周公孔子。炎帝黄帝是齐鲁文明的发韧者,孔子则是齐鲁文明的奠基者、泰山北斗。齐鲁文化最突出的特色是儒家文化。2004年,山东大学启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工程,首先推出新的校徽和校训。校徽的图案中,上部是古篆体的“山”,下部是甲骨文的“水”;“山”字的上半部分是泰山日出的抽象表现,下半部分的形状为大地,整体表示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山字之下,是倒影的水,山环水绕,表示学校位于泰山之阳、黄海(东临)、渤海(北临)之滨。校徽既表现出了山大的地理位置,又寄寓了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思路。

新的校训,是校徽的内涵在语言文字层面的表达,是“气壮山河”。

一是对学校的区位、环境和文化理想的形象化表达。学校地处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西汉初年(公元前195年)至西晋初年(公元291年)的四百多年里,山东地区是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山河”不仅是山东大学具体的区位环境,也是齐鲁文化的象征。山东大学立校齐鲁,继承先贤事业,秉承齐鲁文脉,以期气壮山河,实现弘扬优秀文化、培养优秀人格、服务国家人民的文化理想。

二是对学校办学特色、理想追求的形象化概括。山东大学是一所以文史见长的综合性大学,“气壮山河”集中体现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办学风格和文化大学的理想追求。山雄则气壮,气壮则山河更壮阔。山东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镇,始终关注国计民生的国家根本问题,关注文化教育科技与人的发展,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在世界文化的视域中探索中国的未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