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什么?

贾睿源贾睿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摆在了突出位置。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和机制,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也带给创新教育许多发展机遇。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创新是个过程,培养创新人才也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鼓励学生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可能忽视学生应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可能忽视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可能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过分异想天开而难以投入实际有效的创造行动;可能只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甚至错误的理解,而忽略学生常见的错误甚至明显的缺陷;可能忽略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自主性、创新精神、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可能局限于知识、技能、学科领域和方式方法的限制,未能引导学生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创新教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需要有引导创新、孕育创新、评价创新的新鲜理念和实施办法。

一、创新是建立在素质基础上的学习品质

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素质除了要有坚定的科学的信仰、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这些素质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学习品质。

品质是道德品质和品性的简称。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行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要素,它包括一个社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如诚实、正直、谦虚、勤奋、自信、责任心等。品性是个体的心理特质,是相对于道德不良而言的,是道德水准和道德能力的反映。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精力,具有高度的自制力和耐受力,善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地奋斗。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素质,包括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和在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

学习品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人的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思想把智力技能视为学习的唯一因素,把学生的一般智力倾向视为天生的才分。“智力品质”虽然重要,但比“智力品质”更为重要、更为复杂的“非智力品质”,特别是“学习品质”却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非智力品质”特别是“学习品质”几乎决定着学生从一般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转化。

二、创新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的创新实践

学生不仅是知识水平的表达者,更是实践能力的体现者。对教育的人来说,不仅要进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进行各种实践能力的训练,包括必要的生产劳动和实践。因而,把实践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将日常课程的学习与特定的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相结合,精心创设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对周围的事物、社会环境及其变化产生浓厚的情趣,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的创新实践分为五个层次:1.探索未知领域,研究新问题。2.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3.在动手做中发展创新思维,养成创新的品质。4.经历发明与创新的过程,有创新的作品问世。5.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理想的自我形象。

三、创新从学会学习开始

《学会学习:新教育与实践》这本书中提到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学会学习。为此,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潜力,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识自己的学习弱点,研究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如总结自己学习成功的经验、找出自己学习的烦恼和痛苦所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多种特殊专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四、在活动中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的培养是在活动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领域是与学科课程并行且处于核心地位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1.社会探究活动。2.科学探究活动。3.技术设计与实践。4.职业体验活动。5.学科探究活动。6.国家法规政策与社会习俗探究。7.重大突发事件探究。8.当代重大时事探究。9.历史文化名人探究。10.文学艺术作品探究。11.自然神话科幻探究。12.科学假说假想探究。培养创造精神可以从以上活动中选择主题进行研究。

五、宽容失败、正视缺陷是形成创造力的前提

创造性活动必然涉及到对现有规则的挑战,故而其成功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超越性,容易引起非创造成果应具有的特征:与众不同的特性;应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意义;应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美感。而实际上的非创造成果,即有缺陷的作品,则具有以下特征:“不足”,“缺乏”,“不完备”。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对不同的观点应该采取探讨的态度,绝不能以权威压制不同的声音,要以探索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去尝试,给学生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有缺陷的作品是孕育创新的设计原型,把有缺陷的最终产品作为创新的设计原型,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潜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加强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尤其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为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创设更多的空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