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错误原因?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青少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失误,没有第二次创造,就没有真正的高中。”
数学是对真理的探索,要求教师不得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知识,只能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思考,使他们在掌握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智力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能理解和深刻体会抽象的概念,往往把客观事物主观地、简单地还原为符号。由于抽象能力差,缺乏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关系不完全敏感的符号运算的结果出现了错误。分析小学生数学错误原因,必须从小学生数学错误表象入手。
表象是事物振动的意义,它是事物所具有的种种运动的特性。物体怎样运动,运动的状态怎样?这些问题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对表象进行分析,必须把运动作为实体。我们分析小学生数学错误时的表象时也应如此。
1.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课性就是违背运动和变化的规律。表现为:以静止的理解代替发展的理解,僵化概念,拘泥章法,求全、求稳,患得患失,自欺欺人,害怕真理的风险,不求进步,安于现状。例如,在理解乘法的意义时,有个学生举例:12颗糖,每人分3颗,共分几倍?结果,大部分同学答3倍,教师认为正确。但有的同学从“12颗糖,每人3颗”中看出“每人3颗,共4份,每份3颗”,实际是4个3,不是3倍。应该说后者更本质的理解,更符合乘法的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急急忙忙去引导学生区分这两种情况,会人为地增加学生的困难,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
2.单纯性
单纯性就是指学生思维处于简单的水平,没有明确的认知条理,缺乏适当的策略。例如:求0.5+0.6+0.7+0.8+0.9+1.0=?这位学生简单的加法:1/2+1/6+1/7+1/8+1/9+1=55/72不等于6/7,因为6/7的分母是72,而左边全部加数的分母也均是72,所以6/7是错误的。
3.错误中的合理因素
小学生的数学错误往往是粗心的结果,但有时也有合理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承认并保护学生错误中的合理因素,是衡量教师是否真正尊重学生,是否真正发扬民主的重要依据。如:a=b,c≠0,那么a(c+d)=b(c+d)是否正确?c=-5,d=4时正确,c=-5,d=-4时错误。但前者也是形而上学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