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危害有哪些?
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为了早点儿把学生教成成年人,把儿童的生命力过早地消耗掉,这种做法是有违教育规律的。而现在的家长由于自身的焦虑,为了让孩子在竞争激烈和社会生存容易一些,而不让孩子成长发育,让孩子提早步入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心理生活状态,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这不仅是对生命的蔑视,更是对生命的摧残!
家长怎样克服这种心理,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这是每个家长需要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在这里我们看看那种教育会使孩子“早衰”?
行为表现:过度紧张;过度追求考试分数;孩子不敢单独睡觉,怕同学玩得过于劳累,过度疲倦;家里规定许多卫生纪律,不允许孩子随便说话、随便看电视;家长的情绪表现;家长过分参与孩子成长,支配孩子成长的一切;家长过分注意孩子:只要孩子有一点缺点,就急于狠狠地训斥、打孩子;为了孩子,家长吵过,打过,逼过,罚过;过度注意考试成绩及名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满脸春风,兴高采烈;考试成绩差,就愁眉苦脸,心情不快,甚至在同学们面前辱骂孩子。
这种“超前教”、“超量教”、“超标教”、“超标学”的现象,使孩子提前步入不适宜他们年龄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行为。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甚至让孩子5岁甚至更小时就开始攻读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还有一些家长采用提高一个年级上课的方式,让孩子提前接触高年级的课程。这些都是极度不科学的“心理早熟”型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
“小学化”危害多
一、在心理上,“小学化”剥夺了儿童在幼儿园的欢快时光,使他们不能享受快乐的童年。一些幼儿园取消了寒暑假制度,孩子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游戏、聊天、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比进入小学还要紧张。
二、在知识上,“小学化”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小学化”的教育事实上是在剥夺孩子享受探索欢乐的权力。它使孩子不能从容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其结果只能是孩子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
三、在方法上,“小学化”是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知识的否定。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而“小学化”教育则要求孩子们从“零”开始,孩子很可能产生畏难和不积极性。
四、在能力上,“小学化”只会培养性格孤僻的人,而不是英才。“小学化”因未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未能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孩子的性格往往变得孤僻、自闭。
五、在其他方面,“小学化”会令家长失身,会使孩子变得虚伪。
让幼儿“小学化”教育只能培养性格孤僻的孩子,而不是“神童”。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道德、语、数、外、理化等方面的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在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身体、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