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代表什么生肖?

路甬辉路甬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 说的是过去春节晚上不睡觉,凌晨起床(初二)的事情。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干了! 过去人们过年是有一定之规的,大年初一放爆竹,叫开门炮;中午吃饺子,初一晚饭吃团圆饭,然后守岁(点着蜡烛,熬一整夜)。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从初二吃到初十。 这其中,守岁这一晚很重要,因为这一天要把过去的霉运全部赶走,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到来。 除夕夜要早点吃完团圆饭后,全家人一起边看春晚边做一件事情——扫舍。

在旧时,家家户户都提前几天用稻草、竹蔑等扎好“门神”“灶王爷”等迎神供品,在除夕夜里摆放好桌子,点上香烛,恭恭敬敬地敬拜。这不仅是辞旧迎新,更重要的是祈求来年平安和发财。 除了祭祀活动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观电视节目单……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在除夕夜,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一群人。他们不仅可以晚一点上床睡觉,还能得到大人们的额外奖赏——花生、瓜子、糖果……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子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当《难忘今宵》的音乐响起,也就意味着新年来了。这时,小朋友们会迫不及待地放起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闫娜娜闫娜娜优质答主

除夕,又叫“团圆夜”,是农历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旧时,有些大商家要在除夕祭奠财神,以此祈求来年发大财。另外,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旧迎新,有守岁的风俗,就是吃罢年夜饭后,团坐在一起,闲话家常,一直坐到年初一早晨,谓之“守岁”。“守岁”也叫“熬年夜”,就是一家人围着灯,通宵不睡,等待新年到来。年俗里之所以有“守岁”之俗,是为了“辞旧岁”、“迎新春”。

此外,“岁”的谐音为“祟”,又恰逢有“祟(妖魔鬼怪之类)生于黑暗,遇光便消”的说法。人们燃灯守岁,可将“祟”驱走,辟邪化凶,祈求来年安康,也是“守岁”的本意所在。这一风俗从南北朝时开始,到了唐宋时期就更为普遍。唐代的白居易有诗云:“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而宋代的苏轼则咏叹“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相传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尖牙利爪,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它便贪婪地吃牲畜,甚至祸害人命。凶残的“年”使人们人心惶惶,为了躲避“年”的侵扰,人们每到这一天就扶老携幼逃进深山躲起来,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有一年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乡里来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有些心急的人看见老人没有跑开,就替他着急;但大多数人劝说他赶紧逃命。那老人捋捋胡子,笑着说:“别怕,我有办法收拾年怪兽。”人们摇头叹息着纷纷上山去了。

山里回荡着“轰隆隆”的脚步声。眼看天黑了,人们忘记了还有一位老人。半夜时分,几只“年”闯进乡村,但它窜到老人的家门前时,突然愣住了,你看它瞪大双眼,浑身战栗,胆怯地不敢靠近屋门。原来,那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身披红袍子,头戴红帽子,手里还拿着一大把红筷子,正自得其乐地嗑着瓜子。过了许久,大“年”才缩着脑袋溜走了。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惊奇地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年”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鹤发童颜的老人是神仙派来的神仙。为了感谢神仙,人们纷纷模仿老人的样子,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挂红灯笼,贴红对联,吃红烧竹子。因为爆竹是用竹竿做的,人们就干脆称它为“爆竹”,意思是“惊竹爆”。年怪兽再也不敢窜到村子里来了。后来每到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夜里守岁不睡,正如古诗所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欢乐喜悦的期待。

随着年岁越来越大,这“守岁”的习俗就少了,但“守岁”的习俗总是伴随着人们度过那一个个不眠之夜,年复一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