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数是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先给出我的答案,我认为是马。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认识一下这个字“辶”。 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样子是这样的(《甲骨文合集》17805、4035) 可以看到最初的字形上面是一个“走之”下面是一个“止”。而这个字的意思也和人走路有关,比如“渐”字,金文的写法是这样(《金文字典》6592) 一个“走之”一个“止”,意思就明显了,就是一步步的走,渐进的意思。 而走到现在“辶”的字形变了,但是意思也没有变。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和自己有关的带“辶”的字,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我自己编了一个表,方便大家查询: 看到这张图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我所说的“马走日”,这个“日”就是我所说的“马”,所以答案是马。
再补充两个有意思的小细节,第一个是这个字的古文字形状类似“走之”旁边有四个点,而到了今天汉字简化的时候,这四个点变成了两个;第二个是“辶”下面的“止”字,在古文字中有时候会被写成“亅”(短竖)。
其实十二生肖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字“辶”,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比如子鼠,丑牛,但有一个“辶”字人们比较陌生。殊不知,“辶”是我国文字改革前“马”字的简体字。《康熙字典》中明确解释:“辶读作陈,与马同”。可见,“辶”是十二生肖中马字的旧体字。
十二生肖中有许多字形特殊的字,比如虎字。我们现在的虎字最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其基本字形上面一虎头,下面为虎足,左右为虎尾。随着汉字的规范化,虎字的写法更加抽象,后来改为“虍”。生肖马的“辶”也属于字形比较特殊的字,在我国文字改革中被确定为马字的简体字。
十二地支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十二生肖字的演变过程大体是平行发展的。十二地支“午”字,最初是“马”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匹有头、有尾、有四肢的马的形象。后来为了区别,于是给马字加一“人”字,以表示一个人骑在马上,这是骑字的最初写法,读为“执”。“午”字逐渐演化成十二地支字,而马字则在秦代小篆中加一个“马”字,变成“马”字。十二地支的“午”字在近代汉字改革中简化为“午”字,而马字改革前的旧体字则为“彡”,字改革后简化为“辶”字。
十二生肖中“辶”字是一个生僻字,人们大多不识,加上一些字典也没有收录,才形成“不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一个字”的迷局,所以也就造成了所谓的马字缺失十二生肖之中的讹传。其实“辶”字在一些古籍特别是中医典籍中有许多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