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约指什么生肖?
“失信”是指失信于人、对他人承诺的事情没有兑现,是一种毁约行为; 而“失约”则更侧重于主观方面,强调的是“忘记约定”或者“不能赴约”,是自身原因导致的一种过错行为——这种过错可能是客观上的疏忽,也可能是主观上的无诚意或恶意。在表达上往往更委婉,语气也更轻。 《三国志》中有言:“先主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武但于丧至时入会,平旦便去,何所为也?”(蜀·蜀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东征败退,后病死,孙权趁虚而入进攻荆州,俘虏了关羽。刘备的儿子刘禅率众臣为父报仇,率大军攻吴。陆逊率军迎敌,两军在濡须口相持不下。这时陆逊收到了孙权的信——让他不要和刘备正面作战,等待时机。
陆逊看完信后说,我正要率领全军攻打敌人,怎么可以因为皇帝一人的命令就放弃这个机会呢!况且魏武帝生前只是到了丧事办理完毕的当天才参加葬礼,第二天就跑掉回家去了,我们怎么能像他一样只为一个人丧失整个天下的机会呢? 这里陆逊把曹操的不守信用(不遵守承诺)直接描述成了失约——显然这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后汉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光武中元二年,有红气冲天……赤气横亘二十余里,长可百馀丈,经日不散。帝异之,召三公会议。公卿皆曰:‘昔尧舜之时,天有大旱,亦不过数月;今赤气横行,不足一日,所谓不及尧舜期年者。’帝默然。(东汉)明帝即位,疾甚,群臣请出宫就医。上既病,数日不出,群臣数请,上皆不许。太医进药,服讫,不得汗泄。至黄昏,梦立轩辕庙前,有人赤身,背上有字。觉来烦懑,转增沉重。是夜,上出宫就医。” 这一段说的正是汉明帝得病忘约的事。明帝起初病重,不肯服药,太医拿了药来,明帝觉得味道奇怪,就问为什么要服用这种药物。明帝说话之间,背上的红色印记越发明显,如同文字一般,而且伴有汗珠渗出。
从这两则史料来看,“失约”似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可能犯下这个错误。 然而从当代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其实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它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信誉度和诚信体系如何。
一个社会中的失信行为如果普遍存在并且不受惩罚,那么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大家都不会再去信任别人了,每个个体都将自己封闭起来,社会交往成本会变得非常高。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信现象很少,那么该社会的信任和信誉度就会很高,人们之间相互合作的成本和难度都会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说,守信与失约,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其背后是一个社会是否具备健全的信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