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怎么算的?
我查了好多资料,终于搞明白这个生肖是怎么来的了!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地支对应的一种生肖符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那么为什么会选用这十一种动物来代表农历年份呢?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秘密? 原来,古人在计算干支时,发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大约15天左右,如此周而复始。而每两个节气之间有一个“立春节气”,这是公历每年的2月3日到5日之间,也就是说每一年的立春之日,太阳都位于不同的黄道经度上。这样每年立春之时,太阳所到的星座就不同了。
古人根据太阳所到的星座划分节气,以北斗七星作为判定标志。斗柄所指的方向就是每年立春时刻的太阳位置。为了更准确判断斗柄指向,古人将一个“周天”分为二十八段,每段各有一星做标记,称为“廿四星宿”或“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都有相对应的神话故事和性格特征。其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这句谚语就是指春分时节,斗柄指向东方。
既然知道了一年中阴阳消长情况以及斗柄指向方向,那如何确定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夏至立冬立春等节气呢?这就涉及一个“候温”的问题,也就是对温度的测量。古代没有精密的测温仪器,但是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在“立雪”前后,白雪往往容易融化,而且随着阳光照射时间变短,气温下降,积雪也会慢慢增多。古人用“立雪”来判断季节变化,“立雪”时间早晚就意味着冬至或者夏至的到来。
为了验证“立雪”的准确性,古人还在庭院中搭建“土圭”,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土圭是一种测日影的工具,由两根柱子组成,呈“Y”形,中间竖柱顶端有一横木,与两根竖柱成直角相交。建“土圭”是为了测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从而估计“夏商周三代”的夏至冬至节气。 有了二十四节气,还需要知道每一天属于哪个节气,这样就须要计算日子。而计算的日子就要用到“干支”了。其实“干支”就是用来计算节气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对应的“干支”。从立春一直到冬至,共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对应十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以此类推。
那么为什么选择这十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呢?据传这与上古时代祭祀有关。在祭祀的过程中,需要烧柴火,而在烧柴火的时候,需要用“干”去引燃。而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简称。至于支则是燃烧后剩下的炭火余烬,相当于现在的碳基燃料,比较硬,很难弄碎。所以古人用“支”去测量时间是很精准的。 每个节气都有十个“干支”,它们分别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这样一年就有366个“干支”组合,但农历年有多少天呢?农历平年为354或355天,闰年为384或385天。不管哪种年,每个月都有二十九天或三十天,只有二月有二十八点六天或二十九天。因为二月的特殊,为了整年度天数平衡,正月和腊月就会多一天或者少一天。无论怎样,终会有一个月出现“干支”同名的现象。这就是农历节气中的“遇闰月”,这时就需要“节气中立春”或是“节气中立冬”。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和生肖的由来,是不是很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