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指的是什么生肖?
和尚,这个称呼在古代有很多涵义,现在多指宗教界人士。那么,和尚的“尚”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中解释道: “尙,曾也。从人,象形。” 也就是说,古代的“尙”字,意思是指行动、去做。 这个意思直到今天还保留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比如我们常说“早点儿去学校学习吧!”“你今天怎么没去上班?”……这些口语中的“去”字,古书中均作“尙”。
由“尙”字的本义我们可以推断出,古代和尚的含义是: 从事宗教活动并遵守相关戒律的人。 他们不仅要在精神上信奉佛教,还要身体力行地参加各项佛教活动;不仅要早晚念经,还要吃素、戒酒、不吸烟、不做非僧衣、不住高档宾馆等等…… 如果违反任何一条戒律,都算违背了和尚的定义,都要被清除出僧团。
这样的要求当然是很高的,所以,历史上的佛寺很少,能称得上是大寺的就更少。而小庙里的和尚,虽然号称和尚,其实生活简朴,和今天的道士差不多,并不享受什么特权。 相反,一旦犯了戒律,遭到惩罚,那可就不是简单的鞭打或罚跪了——对于严重的犯错,寺院可以取消其僧籍,驱逐出门,甚至将其送到官府治罪。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曾经批评过佛门的戒律森严,说他一生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和尚犯戒。其实,佛教刚传入中国时,戒律并没有那么严格,僧人喝酒吃肉,谈情说爱,丝毫不比道教清规逊色。
到了唐太宗时代,由于佛教的重要宗派——法相宗提倡严格的戒律,才渐渐有了后来的样子。 不过,到了元朝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堕落,有些寺庙的规矩也逐渐放松。元世祖曾下令允许僧尼外出托化(寄居),就是不许他们像以前那样,一辈子住在山上。
后来,又有人提出“僧录司”的设立破坏了出家人的清净,主张废除该机构。总之,社会的开放导致佛教界的规则开始逐渐松弛,这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人们对“和尚”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