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最轻狂?
应该是生肖猴 《礼记·曲礼上》有载,“猴子跳,其名曰猢狲”。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猴,侯也,五姓之首,称公孙,号曰猕猴,猕猴者好为盗,故名候盗。” 古时候的候和猴读音一样,意思是猴子这种动物喜欢偷东西,所以叫hóu dào(猴道),也就是现在“狐假虎威”中的“狐假”。
后来这个字变成了shù,意思是“像猴子那样蹲着”,同“鼠”,《大戴礼记·易本命》中有记载:“(鼠)好蜷,足如鸡。” 所以看汉代画像石中描写的猴子都是缩着屁股蹲着的姿势。 到了唐代,这“猴”字的笔画逐渐变多,变成了今天的字形,但是读音却一直没有变化,所以今天很多人说“猴年马月”,读音就是错误的,应该读作“猴(hou)年卯(mao)月”。 那为什么唐代以后“猴”字笔画增加了呢? 因为唐朝有一个节度使叫“猴符”,据说因为这个名字,“猴符”经常被其他节度使欺负。 后来唐文宗为了避讳“猴符”这个名字,就把“猴”字加了两笔,变成“候”字,后来这个字就变成了“候”。 到了宋代,“子”这个偏旁被借给“女”旁,组成新字“姿”或“仔”,表示幼小的意思,于是“小”加上“子”变成了“细小”的“细”。
那么“猴”怎么又变成“候”了呢? 根据古籍资料记载,明代末年的时候南京国子监有一位监丞,因为得罪了太监刘瑾,被治罪,贬为庶人,抄家过程中发现他家里有一本《诗经》注疏,上面有他的批注,刘瑾看了颇为生气,就说:“小子妄自尊大!我本先儒,何不识礼仪之有。”就下令把他关进锦衣卫狱中,准备拷打审问。可是这个监丞很聪明,他对审问他的人说:“你们不要无礼,我是先儒,《诗经》注疏上有‘君子’二字。”
“呵!”刘瑾听了很不屑地说,“你只是个候。” “虽然我是个候,但却是先儒呀。” 这个成语流传下来,成了“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