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从产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特别是对人才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是一定社会、一定民族、一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集中体现了学校成员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适应方式,是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反映学校本体需求与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规范和文化环境的总和。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等各种文化的综合影响下产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环境,校内建筑等。第二层面,制度文化或称规范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教规等等。第三层面,组织文化。包括学校内的人际关系,集、团活动,校纪校规等等。第四层面,精神文化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们对学校的认识、评价及心理感受,人们的理想、信念、学习风气等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是一种意念和精神状态,一种价值倾向,一种情感和人格的陶冶,一种智慧的激发,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制约” ,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从学校文化的功能上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激励、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通过组织的内外机制形成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激发他们的情感、意志和才智,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团体,产生群体效应”。一个学校如果拥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就拥有“学校精神”,就能促进群体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充分发展,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激励、导向、凝聚、辐射作用。反过来讲,要形成“学校精神”,就要继承、发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要重视学校文化的教育、激励、导向、凝聚、辐射功能的发挥,使学校“发展和个性得到统一,理智与人格得到和谐和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