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么阅读?
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就不能仅仅是读书而已。因为读书只是读书人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按照《辞海》中的解释:读书指阅读,即运用眼睛和大脑的形象化机能对书报杂志等做动态的浏览及咀嚼消化。它既是一种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又是一种陶冶情感、启迪心智的娱乐活动。而读书人则是以读书为生计的人,或者是能够读书且喜欢读书的人。读书人把读书作为人生乐事,因而,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不只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阅读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幼小的学生,主要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开阔视野;中学生则可以培养语感、激发热情、锤炼思维、开阔境界;而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或者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来讲,读书则更多的是一种获取信息、培养情操、提升素质的方式。
怎样读书才会事半功倍?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读书欲望和精神投入,更要善于思考,触类旁通。读书时要做到思、想、说、写、行相统一。所谓“四统一”就是读书时就要边读课外书,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心得,提疑问,找证例,明原因,拟答案,发议论……只有这样,读书时才能真正抓住重点,领悟书的精神实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独立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学读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时间。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阅读实践过程的一部分。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辆列车的话,那么我们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一辆火车头。让学生阅读一定的量的书籍,并开展一些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选择地读书。课内阅读指导,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发展的程度,在书目上作一些选择。选文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同时注重选择文质兼美的精品,力求题材多样化,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心选择具有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对其今后的人生有一定影响的书。在选择书本的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