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捐款捐多少合适?
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募捐”这种活动。 大一下半学期,我们学院一个女孩子得了白血病,听说特别严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当时大家也是学生,没什么钱,100块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好多人凑了200块,买了礼品去看望她(那时候在学校,没钱买营养品)。那个女孩看到了我们也很开心,还给我们表演节目。但是没过多久就转院到广州治疗去了,据说后来恢复得不错。 那次募捐,是老师组织大家的,我们班60个人,每个人两百块,共一万二千块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刚刚改革开放、收入还不算很高的那几年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我记得当时班主任在动员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后来,我毕业工作,又遇到了汶川地震。那天正巧周末,我和老公正好一起去逛超市,路上接到单位电话,说让捐点钱。当时觉得特别突然,但又在情理之中——我读大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学校号召同学们捐款捐物。 于是我们进了超市,我在货架间穿梭,想着能买什么。这时候我发现旁边有个小朋友也在挑零食,他妈妈站在一旁。 我走过去,小孩看起来五六岁的样子,正在认真的挑饼干。 “阿姨,你吃不吃酸奶?” “阿姨要吃!” “那你给灾区的小朋友买一包吧!”小同学说着拿起两包酸奶放到购物车里。 “可是我已经有一包了啊!”我不假思索的说。 小男孩愣住了,似乎没有想到我会拒绝他的好意,他看了看面前的酸奶,又看了看购物车里的酸奶,有些疑惑。 “你的酸奶送给阿姨,阿姨给你新的好不好?” “可我的酸奶已经在车上了啊!”小男孩更疑惑了。 我笑着对小朋说:“没关系,等你回家之后,阿姨把酸奶给你拿过去。” 小朋友想了想,终于笑了起来,“那我就不客气啦!” 从超市出来,我和老公相对一笑。我们都很庆幸,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没有因为自己的顾虑给别人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