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卯月是几月?
“农历二月”是建卯之月(又称卯月、仲春); “阳历3月份”则是春分月。 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三月四或五日开始。这个日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民间,在东汉《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就已出现。到北宋年间,《黄帝内经》确立,才成为官方制定的节气标准。而“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时间也很稳定,一般都是在4月5日前后。
现代天文学表明,地球公转轨道有一个最接近圆的位置,这一位置附近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两次达到最大值,一次在夏至(6月21日左右),另一次就在冬至(12月21日左右)。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进入冬季。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渐长,温度逐渐回升,至立春前夕达到起点,即“东风解冻,冰融雪消”的时机。此时虽然气温升高,但幅度很小,所以古代将立春前的低温期称为“封冻”。
立春之后,随着日照时间和气温升高,冰雪渐渐融化。雨水之后,天气回暖更加明显。到了惊蛰,蛰伏动物苏醒,春雷乍动,草木萌发,万物复苏。春分时节,天地阴阳平衡各半,昼夜长短相同。清明之际,气温上升迅速,春雨纷纷,桃花灼灼。谷雨前后,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立夏时值农历四月,这时阳极气盛,万物向阳,花繁叶茂。小满时值农历五月,麦穗初齐,江河易满。芒种过后,夏收作物茁壮生长。夏至时值农历六月,阳极气盛达到顶点,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小暑大暑之间,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高。立秋之后,阴盛阳微,气温由热转凉。白露秋分之前,热气犹盛。寒露霜降,秋意更浓。立冬小雪前后,草木凋零,万物蛰伏。大雪冬至,阴盛阳微,万物不举。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大寒之日,岁终之月,万物不容。过了立春节气和“清明”节气之间的二十九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是农历一年的末尾,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从农历看,这个日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2月3日到5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