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日有什么生肖?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含义,但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把一些字编成口诀,称之为“纳音”,“乙丑”就是其中一组。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构成了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时法。以农历的月份为例,农历每月的天干地支配语如下: 正月丙寅 二月丁卯 三月甲辰 四月己巳 五月戊午 六月辛未 七月癸酉 八月庚申 九月壬戌 十月辛亥 十一月壬子 十二月癸丑 由此可知,每个月的天干变化为一个循环(甲子-乙丑-丙寅……庚戌),而地支则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根据干支可以推算出日历上任何一天的时间。
在历法中,每逢闰年闰月的时候需要调准日期和季节的对应关系,调整的方法就是在前一个节气的末尾增加一个节气或者在中一个节气的中间增加一个中气,这样就可以使历法保持完整性并且精确的反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规律。由于我国古代对“中气”没有准确的定义,因此存在将两个节气中的一个划分出去充当“中气”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干支纪日的重复。这样的例子在农历中比比皆是。比如2016年是“丙申”年而不是“丁酉”年,因为去年农历六月有“小暑”节气而无“大暑”。又如今年农历二月有“雨水”无“惊蛰”,因而农历二月是乙卯而非丙寅。
以上都是古代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些知识到了现代已经被完全还原成了数学公式。现代数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作“序数”,它表示的是某个集合中任意元素之间的一种顺序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可以用来表示连续的量。用现代数学的语言来说明古代的“干支”非常适宜。
首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是序列(A1,B1,…,An;A,B,…,Ad),每一个序列都有一个序号,从甲开始到癸结束,总共十一个字母。这样每一个日期都可以表述成“AB”形式,A代表月份的序号,B代表该月的天数。例如“庚寅”就表示农历正月十三,而“辛卯”表示腊月二十一等等。
其次,天干地支都符合“加一可被2整除”的特点,也就是每一个字都能被2整除,而且加上1以后另一个数字不会超过9。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当前所讨论的问题。如果某个月只有28天,那么它的天数一定是11(0+11=11),再加上1,正正好是满月。如果某个月有30天,那么它的天数一定是11+6=17(或19),加之1,恰好是下个月的第一天。这样既保持了完整性和一贯性,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