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什么是什么生肖?

逮诗逸逮诗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知道(zhī),是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识(shí)则是被动的认知能力。 《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说的学习的过程。先好学,然后有疑,接着深思,进一步分辨,最后实践验证。这样学来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你才有资格说你知道。 而如果直接给你个答案叫你知道,那么其实这个知识的来源是你的脑袋里固有的东西,只不过通过某种方式或者途径从别的处所转移到了你的脑子里而已。这种学习过程对你而言毫无意义,而且极易形成误区和偏见。

比如你原本不知道1+1=2,可是别人告诉你,并且你还验证了确实是正确的,这时候你才真的知道1+1=2。之前你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你的脑子里面不存在这个等式的公式,虽然你可以通过别的办法得到这个结果,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很复杂的,甚至于你根本不可能想到去验证它。所以实际上你压根就不懂得1+1=2这个等式是怎么得来的。你只知道1+1=2这个结果罢了。

人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动物。特别是当别人的思想在你头脑中刚种下一个种子的时候,你还不觉察的情况下,错误最容易发生了。 所以孔子才会提倡“学而时习之”,只有反复地、多次地练习和复习才能让你真正将知识内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就是拾人牙慧,很容易误人子弟啊! 其实不仅是知与不知的关系如此复杂,行也是如此。

我最近在研究道德经,发现老子的教导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和易行的。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清晰明白,是为知之;广博易普,是为行之’ ” 上面的话大意是说,上等的人听到道理可以身体力行地去实行;中等的人听到大道可以有样学样地去做;下等的人听到大道会在心中嘲笑——如果不嘲笑,那说明这个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明晰透彻,这就是知晓;广博平易,这就是实行’” 也就是说,光知道大道的理论是不行的,还得切实地去践履。不然就像那个只看到了自己头顶上的一片树叶的人一样,成了妄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