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到底属什么生肖?

方若庭方若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孙真人究竟属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疑案,各种资料记载均不统一。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孙真人在唐代初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星”,其名气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以至于唐太宗都要给他个特例,让他多活几年……而到了宋代以后,孙真人才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名气也逐渐减弱,至于元代之后就更弱了。所以,不同朝代的人物传记和文献资料对孙真人的属相记录自然就不会一致了(孙真人生在隋代,隋代的纪年的属相是依据当时以正月为岁首推算出来的,但唐代及此后历代都是以腊月为岁首推出立春的,这样正月就变成了腊月)。

不过从各种资料来看,孙真人生肖应该是属虎无疑。其原因如下:

1.唐朝人编撰的《大唐故药王孙真人碑》中说“先虎而后兔”,这里明确提到了孙真人的属相是虎,而且这句话还出现在碑文的正文之中,可以说这是直接而又明确的记载;另外,该碑文除了提到孙真的属相是虎之外,还在文末指出了孙真人的出生日期是癸丑牛年大寒节,这个干支纪年也十分明确地证明了孙真有属牛的前一天大雪节,也就是冬至这一天是大寒,又因为春节是在立春节气前后,所以冬至这一天当然就是农历十一月十四日。

2.清代赵翼所著《陔余丛考》中引用了一句明代人的话,这段话原见于明人袁桷(jue)所著《西园闻见录》,原文是“孙思邈生于太宗贞观二年(628)十二月十六日”,注意这里的“十二月”前面有“冬至”的时间节点。《本草纲目》引用了同样出自《西园闻见录》的一句话来证明孙真人的生辰,这句话同样提到了冬至,说孙真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冬至后十五日”。

3.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卷三十四·郊社典·三》中引用了明朝人朱国祯所著《涌幢小品》的话,指出孙真人生于“辛酉月,甲寅日”,这里也提到了孙真人生月的干支是辛酉,即十月;又因甲寅日为冬至,所以孙真人其实就出生在冬至前一日,即农历辛亥月甲子日。

4.《新唐书·孙思邈传》中也提到孙思邈的生日是十月甲寅(即冬至前一天),可参考。

5.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思邈属鼠,见宋敏求着《长安志·卷第二·宗室》:“思邈,小名土鼠,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薨。”宋敏求是北宋初年的宰相,他所着的地理书《长安志》相当精确地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西安东南的恭陵,书中说到恭陵的位置“在(长安县)南三十里”,同时书中还讲到唐太宗在位时住在洛阳宫城中的朝堂(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白马寺附近),每十天他就要到恭陵祭祀一次。按照现代地图来计算,由北京到西安的直线距离大概是1200公里,而北京到洛阳的直线距离大约是700公里。据此推测,唐太宗从首都长安前往洛阳和恭陵祭祀的路程大约是一千五百里左右,每次来回就得三千里,这对古时候的人来说实在是劳顿之至。偏偏这本记载唐代地理书籍的作者还十分确定地说——孙思邈就是在这一次祭祀途中去世的!这就说明孙思邈当时已经老了,而且身体还很不好。

既然孙思邈年老体衰并且病入膏肓(据说是风痹病,即现在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那他就很难有自己的子女,更不可能有什么子孙后代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孙思邈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属相。

伏琬莹伏琬莹优质答主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隋末,兵戈四起,忧念人民疾苦,乃隐居终南山中,从东汉大夫河间刘方处学太清诸方、《导引经》、《服饵法》、《石壁记》,颇有所得。乃著《养生论》一卷、《太清丹经》一卷、《千金方》千卷、《龙宫三秘法》,以广治疗。时帝幸庆山宫,闻其博学练达,召至内殿,询以摄养之方。帝大悦,欲授以爵位,固辞不受。复问以消兵革之术,邈对曰:“为君者无暴虐,勿轻兴师动众以伤人命,则兆民永安矣。”

时太宗李世民因与房乔讲论养生之事,曰:“朕得隋朝内府二方,一治伤损,其效甚速;一方辟谷消渴,服饵百日,自然得仙。”因令访一精通方脉术士,为之注解。乔进曰:“臣里人有孙思邈者,可注二方。”召之使注解之,乃令试其方术。思邈曰:“陛下得隋二方者,一乃天帝大黄神符也,敷伤损处,自平复;一方乃八石黄白术所撰也,服饵虽无他苦,须三年后方见效。愿别请圣旨更访胜于臣者,庶得圣朝无遗逸之名。”太宗因敕以尚药奉御,令于朝堂引见,访以方药,仍加奖锡。

思邈曰:“无功可叙,有禄莫居,纵陛下强臣,终当不取,请还田里。”太宗曰:“朕承天地馀庆,治国十五年矣,四海清晏,万姓乐业,东至于海,西至流沙、昆丘,莫不率服,朕以德不及前代,方欲以功德致太平,以臻至化,无有一物在焉。所少者寿算耳,朕常恐子孙不肖,不能克终朕意,卿能以不死方付朕子,朕当授卿王爵,使卿子子孙孙富贵不绝。卿意如何?”思邈曰:“陛下所言,非臣敢希望。臣为天皇臣四百馀年矣,常游人间五岳,圣帝明王非一朝一遇,自少及老,八百馀年,臣之寿数合终于陛下代。陛下如欲以臣授子王者,臣固不敢固辞也,但愿陛下从臣,于长安城西十里之外筑坛,高一丈二尺,陛陛广二尺,东面立坛,三日三夜,斋戒,沐浴以临其坛,臣乃授之不死之方,及飞化之术也。臣若授子以不死方,陛下子不遵而行之,以奉天地,虽臣能化为仙丹,不能与陛下行之。”太宗从其言,于苑北筑其坛,斋宿待之。明旦将亲临授而拜焉,思邈已先遁去。遂失所在,莫知所终。人得其方百十篇于终南子处,传于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