稹代表什么生肖?

麦珠娅麦珠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拙若巧”,这是中国文人对于“大巧不工”“大音希声”等类似命题给出的答案之一。其实,在《庄子》中,这类命题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都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等思想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 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之深。我们常说的“大巧不工”“大音希聲”“大象无形”“大朴不至”等等,其根源就在此处。

在艺术领域里,这类观点常被解读为“自然美”。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几乎没有所谓的“人工痕迹”;而人类社会中的制度文化、礼仪风俗等又常常被诟病为“人为设计”所致。人们往往推崇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贬损刻意而为的人工之物。 其实,老庄的思想未必一定就比现代文明更优越。但它们的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古诗文很多都带有这样的特征:语言朴素无华,感情深厚淳朴,意境澄明空旷。这些作品常让今人赞叹:“此情此景,仿佛身在其中。” “身在此中”,是身与心的合一。它让人联想到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庄子提到的“忘乎所以”“心斋”(《庄子·人间世》),以及禅宗所说的“禅定”或“入定”。这些都是让心灵保持空灵状态的方法和境界。

当然,我们未必一定要学习道家才拥有这样空明的内心世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之后,即便没有信仰的支撑,也会主动选择“信仰”。这是一种精神需求——“我坚信”背后的信念系统。这种信念系统的建立,可以使个体的内心世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感。 比如,我坚信我是一个写作的人。每天写作对我很重要,如同一个人必须吃饭、睡觉一样。如果哪天我没有按时写作,我会懊悔、内疚,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写作是我的信仰,它已经深入我的内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而你之所以读我的文字,可能也是因为你的内在也渴望有这样的信仰——你愿意相信你是一个阅读和写诗的人,你坚信这个身份足以让你拥有丰富而充实的内心生活。

当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两个声音不断地对话时,一种独特的智慧就有可能产生。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九章》),也就是孔子称赞的“知者乐水”(《论语·雍也》)。 于是你会明白,为什么“天生我才难自弃”——才华其实就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内在大命;你也将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存在都会有它的价值。 最后,你还会知晓“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是值得被爱的,因为我是一个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