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根据什么定?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观察大自然,看到了很多有周期性的现象,比如月亮的盈亏,四季交替,昼夜变化等等,这些周期性现象人们都用“天”来表示,所以古人把一个月(29.5306天)称为一个“朔望月”,把一年(365.24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后来他们发现,有些动物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比如狼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四个阶段,而老虎的妊娠期大约就是10个月左右,于是他们把一年的十二份分成五部分,每部分各代表一种动物,分别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来表示。这样,每一年的第一月就被称为“子鼠”月,第二月就是“丑牛”月……每月依次是“寅虎”“卯兔”… …最后一个月就是“亥猪”月,而每年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被称为“腊鸡日”(现在为了过年放假,把腊月改成腊月,腊月的“腊”字就是从“猎杀母鸡”而来,这个“腊”的意思就是把本属于农闲的“十二月”变成劳动人民用来“打猎”和“祭祀”的日子) 。
这样,通过把一年分为五块,又用十二生肖来标记每一块中每个月的天数,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科学的计时系统——农历。这个农历不仅计算出的月大小和实际完全一样,而且算出来的节气和时间也几乎准确无误(误差不到两天)。
一般是按照农历来定生肖的。生肖也叫属相。中国十二生肖作为十二年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至今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计时系统,在日常应用中,人们普遍通过“生肖”来推算基本年龄。十二生肖按照十二地支推算,其渗透力之深、覆盖人群之广、影响力之大,十分惊人。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十二生肖是由黄帝创建。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是《诗经》,有关十二生肖的记载也很多。例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其一》中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句中用“兔”代月。而他的《寄答曾初愈判官》又用“鼠”代月:“君歌韺韵妙何如,我歌情狂惊老夫。譬海岛蜃景,论梁鹤群无?
十二生肖的计算:
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的周期按照十二地支的排列一直不断地循环下去。生肖年与农历年一一对应。每年的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生肖随之更换。
在确定生肖的时候,按照我国老百姓的民间算法,是按照你出生的农历年。也就是说,过了春节就算进入了下一年,你的属相就变了。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农历历法,年份的起止时间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冬至”(在每年12月21日、22日或23日)是中国农历划分年、月的标志。
因此,生肖的真正更换时间是从冬至开始的。冬至前一刻钟,还是上一年,属于上一个生肖年,冬至后一刻钟,进入新的一年,属于下一个生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