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固什么生肖?
《后汉书·卢植传》附韦昭传(注引《典略》):“植从祖昭,少好学。年十余岁丧父,母苦贫乏,自织薄纱为衣,以供养昭。家本东莱,因徙平陵。博学多闻,常以为读书不过十年,便令子弟自相询问,颇有精意。性至孝。”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至220年),当时人平均寿命较短,三十岁上下,即古代所谓“壮年”者居多。韦昭十二岁丧父时大约生于公元175年左右,去世于公元249年,活了七十五岁。而史书上记载他“少好学”、“博览经书”似乎是个饱学之士。然而,倘若说他“十岁时已能读《京氏易》”“十一岁读《春秋》”“十三岁读《论语》”“十四岁读《老子》《庄子》”“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射箭”“十八岁学习《左传》……九年时间几乎全用于求学上”的话,那么他在二十岁时已经博通经史了——这在汉代可算是饱学之士,然而与他的实际年龄很不相称的。这似乎说明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善于背诵,记忆力极强。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昭幼孤,数丧父母,哀戚过人。聪明绝顶。日诵千言。” 《世说新语·文采篇》:“顾雍少孤,无兄弟,时年十二三。乃流亡江、淮之地。独在穷巷之中,为屋卖薪,每得银宝,即往还学中。不以为意。” 以上两则材料所记均为少年时代,可见当时确有智力超群之人,且极重读书。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十二生肖,又叫作十二属相,是中国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种生肖都对应着一个地支,代表着年份和生肖年的隶属。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十二生肖的起源研究方面形成了多种说法。
1、裴玄智《戊巳土龙论》载:“子,鼠也,盗万物,故十二月所生皆盗而藏之,故曰,鼠善匿。丑为牛,牛稼穑也。寅,言春时融寅,万物未出地,虎将食之,寅而后生,故寅为虎也。卯,言万物莫不冒地而生,物之牙出,故以为兔。辰,言神龙潜形于辰,蛇将代之,故以为蛇也。巳时,万物巳成,骐骥壮也,故巳为马也。午月阳气午时盛,羊乃成群阳所践也,故以为羊。未也,万物皆荣,有滋味也,故以为鹿也。申,言大猴健申而有力,主收养也。酉者,老也,老者死,死则腐,腐则为鸡,故酉为鸡。戌者,武也,言犬于午前欲其伏,午后欲其武也。亥者,言猪其物,物穷于此,尽于豕也,故亥为猪。”
2、马敬中云子为鼠乃因其篆文字形像啮物之鼠(高治华亦有此说),申为猴因其像猴状(董志翘亦有此说)。王娟云戌像犬守门之形。王树强认为甲骨文中亥像肥猪之形,因此亥为猪。另外王树强还认为酉为羊,戌为猴,亥为鸡(《十二生肖的成因与源流》,《中华书画家》2011年第1期)。
3、徐民伟云丑为羊,寅为马。他说十二种动物都有对应的八卦卦象,如子为水,申属金,故它们对应的鼠和猴均为兽中善游和好动者。丑属坤,故为羊;寅属震,故为马(《十二生肖的八卦成因》,《中华书画家》2011年第5期)。
4、刘秉忠《壬戌观物篇》说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5、俞平伯《生肖与中国》认为子鼠、午马、酉鸡因相克而成一组,因为老鼠吃谷物,马食谷物不食虫,鸡食虫却不食谷物。
6、李宪之《十二生肖成因及其文化蕴含》认为辰龙巳蛇是组合而成的生肖,因为辰是龙,但辰与巳阴阳互变。
7、萧兵《中国十二双鸟图腾的新论题——十二生肖图腾新探》认为六兽是六鸟:鼠,隐象蝙蝠;牛,兼象天牛(金牛座);虎,潜象大鹏、鸢鹰;兔,兼象蟾蜍;马,兼象燕子;羊,兼象鸿雁。十二生肖是“十二双鸟图腾”:
子鼠丑牛,寅虎卯免,午马未羊,申猴酉鸡,亥豕戌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