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是不是生肖?
“陷”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 《集韵》胡险切,音显。《类篇》陷没也。或作堑。 先秦、西汉文字学家们,并没有把“陷”作为一个单独的汉字看待,而是把它归入“浅”字族。“浅”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从古文字角度看,这个字显然是水字形的,所以本义当为河沟;其引申出的本义为凹下的,如湖泊、洼地等。“陷”字从“浅”得声,应该是由“涉”字分化而来。《说文解字》认为“陷”的本义为“空,虚,陷下”。《汉书·礼乐志》注引李奇语解释“陷”字曰:“空虚也。”可见“陷”的本义就是指地面下陷。 东汉文学家应劭撰写的《风俗演义》里有这样一段关于“陷”的字源考证: “俗以手折花,令枝折堕地。一曰‘拜花’。北人名之为‘踏春’。南人名之曰‘踏青’。”
这段考证说明两点:其一,“陷”的本义的确是“地面下陷”;其二,古人有“折花”的传统,而“折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折花”,即用手轻轻地把花朵摘下来;另一种是“拜花”,即把花儿捧到地上磕头。
那么,为什么“手折花”要叫“陷”呢?难道是因为这个动作会使花枝从土里“陷”出来吗?!我认为原因就在这里。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个古代关于“陷”字的小故事,见明朝文人冯梦龙所著《古今谭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上官婉儿,唐神龙中,昭容上官氏,自皇后贬为才人。俄复承恩,进昭容位。武后谓曰:“我初废位之时,汝何相保?今已复荣,何相忘耶?”对曰:“臣妾当时,只道此生永绝,不知圣主尚有复容之处。若得重生,死中求生。今幸沾恩泽,重侍宫闱,岂敢暂忘君德。但恐容颜老损,不能久侍圣颜。”武后喜之,每至谒帝之日,令上官待班前,立于御座之下,谓之“站班”;凡有诏旨,令上官读之。既归,又令笔札宣敕,名曰“传宣”。由是武后接见日多,话语日深,情意殷勤,无复形迹矣。一日,上官醉而失仪,武后叱曰:“贱婢!此系朕之家府,乃敢妄饮狂醉!”上官惶惧谢罪,武后谓曰:“此系家中,我乃一家之主母,你可认我做一家婆婆。”遂指座上龙须草喻曰:“此草虽生于野外,然颇益人大用。但不可尽信,须知有节在焉。”于是上官拜伏于地,连连称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至少到唐朝末年,人们是把“陷”字作为“地面下陷”这一具体现象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