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生肖是什么?
“牛”和“马”作为12个生肖的原型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礼记·檀弓下》中有“牛马异毛”之语,说明战国时期已有“牛”“马”之分;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有“吾欲与若角力,先得若马,而后与之角”的记载,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利用畜力进行耕种,并且有了“牛马”的概念。 “龙”作为十二生肖之首是在东汉时期确立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奇怪篇》中就有“寅,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司马氏,长生之德也。午,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氏,长育之德也。申,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氏,收藏之德也……”的记载,其中已经将“虎”放在了第一的位置(按照地支顺序排),这与东汉时期流行“以寅为首”的五行观念相一致。
另外,东汉时期人们已经采用动物来象征、记录时间,如以“鼠”代表正月初一,因为子时是老鼠最活跃的时刻;又以“兔”象征二月,因为卯月(农历二月份)正是兔子开始活跃的时候等等。这种用动物来代表月份的俗信在唐代以后逐渐被“十二属相”取代。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十二属相”起源于古巴比伦,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受到道教的影响而普遍存在。但“以丑为牛”“以午属马”等说法显然不是来源于此。那么,这些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古代西方人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为了确定方位,他们建立了“十字形”的航标,把四个顶点分别命名为“西”“南”“东”“北”,并把东西划成了五个区,每一区都命名为“冬夏季春秋”,这样,一年四季就都有了归属。而我们古人观察天象则是完全相反的——从东方升起的是太阳而非月亮(只有春分和秋分两个季节月球在白天可以看见),所以把“春”“夏”“秋”“冬”分到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春季”是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一个弧度。这样,每一个季节就都有了一个起始的时间节点。
“子”代表“冬季”的开始,“丑”则代表了“春季”的起点,“寅”则是“黎明”的意思,正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凌晨一点钟”;同样,“未”代表夏季,“申”代表秋季,而“戌”“亥”则相当于“黄昏”和“午夜”。在这种计时系统中,自然没有“午”的位置,而牛和马正好处于这个空缺的一左一右,充当了“正午”的角色。也就是说,在古人的计时系统之中,“午”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