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唱的歌有哪些?
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的正统象征,是人民解放军的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旋律和词作,凝聚着革命英雄的献身精神,体现了我军的大无畏气概和精神气概,表现出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
军歌,既是部队列队集合、操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时唱的歌曲。军歌的曲调雄壮嘹亮、高昂有力,词作内容简明,易于上口。唱军歌,既可使军容整肃,又可振奋精神,增强战斗意志,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分列式进行曲
分列式进行曲是军乐术语,是军乐的常用伴奏曲之一。 分(lì)列式进行曲用于军人分列式的场合。奏起雄壮的进行曲时,军人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坚定的步伐,在乐声中正步走过主席台(检阅台),接受首长或者群众的检阅,充分显示军人的雄伟气概和军威,以及人民军队的强大和繁荣,同时可以表达胜利的心情,鼓舞人民的斗志。
行军进行曲
行军进行曲是一首表现军人跋山涉水,驰骋行军的乐曲,由我国现代着名曲作家郑律成作曲。
郑律成(1914-1976),朝鲜族,原名郑律锡。在朝鲜京畿道安城出生,1918年迁到中国的大连。1924年到中国上学,1933年到北平读中学,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郑律成参加了该运动,随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
1937年,他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考入抗日战争时期设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开始了军事生涯。1940年,郑律成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央管乐团学习指挥,后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钢琴。后到晋察冀边区抗日游击司令部,任抗日游击队干部学校政治部宣传科教员。1941年到延安中央管乐团工作,并从事音乐理论研究,创作了许多歌曲。1943年郑律成入苏联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1945年7月毕业于该院作曲指挥系。1949年,郑律成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世界保和平大会,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保和平大会上发表了演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郑律成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底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文化任职团副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副团长,曾先后10次入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进行慰问。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郑律成继续担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
郑律成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奋斗的一生。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和军事音乐作品,如《延安颂》、《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现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现名为《朝中友谊之歌》),歌剧《望夫石》(与马可合作)、交响乐《中国组曲》等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它是革命战争时代的产物,歌唱英雄部队战无不胜的崇高豪迈气概,歌颂解放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
四十年代,一部由马烽、西戎合作的小说《吕梁英雄传》曾经轰动过文坛、影坛,书中描述晋绥解放区的面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这首歌就是由这部小说中的一个片段,马烽、西戎、张嵩山的剧本《晋绥抗战》,其中一场描写八路军战士解放了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歌颂解放区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愉快心情。这首歌曲是由冀陕地区农村出身的部队作家马可和陈焰(署名陈丹)创作的。这首歌曲是由当时的西北战地的老百姓创作并传唱开来的,这首歌曲也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即陕甘宁解放区的风靡一时的一首歌曲。
1943年,诗人李季和后来担任中央乐团创作员的张曙(即浪浪,又名张弩)将其改写为《工农兵联合歌》的歌词,同时创作了歌曲的曲调。这首歌曲一问世就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流行很广,而且流传到全国各地。在解放区广泛传唱,成为人民军队喜爱的“革命歌曲”之一。全国解放后,1951年,周巍峙将该曲重新填写歌词,易名为《解放区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