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衬衫指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好熟悉哦~ 好像小时候做数学题的时候,看到最后一道大题,“答:……解:……(略去五百字公式)所以答案是C”的那种熟悉。 衬衫,在古汉语里写作“襌”,读作dàn。从衣从单。单,即衬衫。《说文》里有解释,“襌,衫也。”段玉裁注曰:“襌者,谓单纱而未有缯绮之功也。”
也就是说,最开始,衬衫就是单层的纱制衣料做的衣服。那么,这种衣服最外一层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呢?明代田艺蘅写的《留青日札·论汉服之式》中描述了汉代的衬衫样式:“今人衣,惟小袖窄袖而已。然汉书所谓‘襌’者,即是此袖。但此袖本方,非今之圆。又无今之扣。亦不熨作皱耳。” 这里的重点在于,衬衫最初的样式是“方袖”的。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衬衫,多是“圆袖”的。这就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造型上的区别。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圆袖和方袖这一对服饰史上重要的形式因素,许多文献都有提及。 比如清代张澍所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服饰典》中说:“凡服皆二袂四裳。惟短襦紧衫,则上俭下宽;若袄子、裙子,则上下俱宽。近则又有圆领衫,如围裙而有摆,是又变矣。” 又如清人袁枚著的《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提到:“高宗南巡时,内监王承恩献诗,内有‘袖罗细舞轻寒风’之句。盖唐时供奉官多穿细罗长袖。”
我个人认为,由于古代衬衫用料多为丝、绫、绢等材质,这类面料的特点就是轻薄柔软,如果做成宽松自由的版型,就容易被衣物本身的形变化掩盖人体曲线。而如果是紧身束腰的款式,则又容易走光。为了穿着时的便利,同时也为了保证美观,就得在设计和剪裁上花心思,让衣袖既不过于肥硕,也不会纤弱无力。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唐代仕女图中的长袖,或者宋代《士卒百工图》里的劳动民众所穿的“襦”,其实都是“衬衫”。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衣的下摆比今天的衬衫要长一些,袖子也比今天的袖子要略为丰满一些,长度及腕,或是稍过手腕。